对于台湾总统赖清德来说,有两个主权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中国大陆的立场则是一个中国原则:只存在一个主权国家,即中国,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承认中国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大陆对赖清德故意挑衅的回应是再次围堵台湾岛,封锁货物流入。赖清德试图将此问题国际化的目标,并不会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没有为了台湾岛的地位发动热战争的意图。
Susanne Weigelin-Schwiedrzik
2024年10月23日
English version | French version | German version | Spanish version
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海军再次证明了它能够做到什么。在适当而巧妙的延迟之后,它再次封锁了台湾岛。封锁持续的时间不长,但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反响, 也给台湾总统赖清德带来了一个新的需要应对的问题。中国大陆已经很清楚地证明了它可以中断货物流入台湾,而台湾依赖进口以维持正常生活。这也表明,尤其依赖台湾芯片产业的全球经济,可能会因这样的封锁而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中国大陆为什么要这么做?
“双十节”,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的法定假日。1911年推翻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革命爆发于10月10日,中华民国就此诞生。与最后一个帝制王朝不同,中华民国从未承认自己被共产党击败,而共产党则在其领导人毛泽东的领导下于1949年10月1日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也就是台湾在每年的10月10日庆祝国庆节的原因。在今年的庆祝活动中,新当选的总统借此机会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赖清德比他的前任更加明确地表达了他的立场。对他来说,存在一个或两个中国是无需讨论的问题。对台湾现任领导人来说,存在两个中国,即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这两个国家希望和平共处,避免使用武力,那么它们必须像两个主权国家一样与对方谈判。赖清德使用了自2024年5月就职演讲以来屡次引用的中文四字表达——“互不隶属”。
因此,作为与台北谈判的前提,北京必须放弃其一个中国立场——认为台湾只能是一个由北京统治的中国的省份。这番话是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党和政府所说的,通过这番表态,赖清德越过了北京所定义的“红线”:他告诉北京,台湾不需要宣布独立,因为台湾已经是独立的;他还告诉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台湾独立是进行谈判的前提。
赖总统提出的第二个重要论点涉及台湾政治体制的合法性。中华民国的领导人曾在1949年之前统治中国大陆,在1949年撤离大陆,这使中华民国的领土缩小至台湾。他们这样做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统治大陆。作为民主进步党的代表,赖清德将自己与这一版本的一个中国理论划清界限,并明确主张将统治权限定在台湾,而他认为台湾是第二个中国。尽管他领导的政党曾长期被当时统治中国,后在内战期间撤离大陆的国民党视为非法,但他愿意接受国民党“移转”到台湾的国家体制,包括相关宪法。
这一信息主要是传达给那些没有投票给赖清德的台湾公民。他知道自己只能获得40%的选票支持。两大在野党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而且两位在野党候选人的得票总数超过了他。他们的支持者可能在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与赖清德所在民进党的支持者意见不同:他们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不愿放弃与中国祖先和亲人(其中一些亲人生活在大陆)之间的联系。他们不愿意认同“台湾人”身份,也不愿假装自己与生活在大陆或世界其他地方的中国人不同。赖清德并不坚持独立的台湾身份。他提到“另一个中国”,因此允许台湾公民视自己为中国人。 台湾大多数人支持维持现状,既不想要统一也不想要独立。
赖清德提出的第三个论点是传达给世界的。他希望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他将台湾描述为正在世界各地为自由与和平而斗争的国际阵线的一部分,从而使北京对中华民国实施的外交孤立显得不那么明显。 尽管只有13个国家承认台湾这一政治实体的国家地位,但这并不影响台湾在致力于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西方”联盟中占据的坚实地位。在这个联盟中,各成员相互支持。例如,德国和日本海军的舰船最近驶过台湾海峡,这被认为是其他国家也将台湾视为该联盟一部分的体现。
凭借这三种说法,赖总统刻意挑衅北京,关于他是否是在华盛顿的授意下行事,还是这一做法源于他自己的战略,外界猜测不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倾向于将赖清德视为美国的傀儡,并在对他的猛烈抨击中,间接解释了为何中国没有立即采取军事手段,全力将其驱逐。美中之间有一项默契,即在美国大选前,两大有核国家不得让局势升级。这意味着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避免支持任何形式的台独主张。因此,华盛顿已事先向北京当局传达了预期,即北京对此次讲话应保持克制。
然而,有迹象表明,华盛顿事先知晓赖清德的讲话内容,但他借此机会发表了比华盛顿所希望的更多的言论。 赖清德很可能担心在接下来的数周或数月内,美国将在乌克兰和中东问题上忙得不可开交,即便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军事攻击,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给台湾。因此,他必须挑衅中国,以避免台湾问题被忽视,并提醒世界,东亚仍有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潜在冲突。然而,赖清德做法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吸引关注。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类似,他希望通过对华挑衅,迫使美国在东亚维持足够的军事力量,以便至少能对中国及其可能通过军事手段推动两岸统一的计划产生威慑作用。
目前,中国正面临经济危机,这已经对政治精英的凝聚力产生了影响。这也是北京对赖清德演讲反应温和、在预期范围内的另一个原因。然而,更重要的是,针对赖清德演讲采取何种手段,实际上是出于战略考虑。由于当前美国的选举活动以及中东冲突的升级,中国大陆显然看到了在美国无法介入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对付台湾的机会。然而,它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官方对此的解释是,只要还有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的可能,就不应采取军事行动。然而,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军方的否决: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军方,都没有准备好为台湾问题开战。